
山东省耐极端环境特种化学品重点实验室(筹)(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25年在原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基础之上重组。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并先后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学科跻身ESI世界前1‰学科行列(0.95‰),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ESI稳步提升达2.00‰。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工况环境化学品设计合成与工程化技术研究”、 “极端环境服役表界面大分子体系构建与应用验证”和“多相复合体系化学键态精准调控与凝聚态结构设计”。重点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耐极端环境特种化学品研发和检测设备,科研仪器总价值超过3000余万元。
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共计82名,其中固定在职研究人员72名,技术支撑人员6名,以及管理人员4名。在固定在职研究人员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共计57人,占比79.17%,45周岁及以下青年研究人员共计45人,占比62.5%,其中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人。
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耐极端环境特种化学品的高性能化与工程化应用,聚焦突破“跟跑—并跑—领跑”的技术发展路径,保障我国关键战略物质的自主可控;立足极端环境适应性化学品的创新设计与制备理论,突破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核心瓶颈,切实解决行业关键难题;引领特种化学品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国家重大工程与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核心物质支撑。通过“特种化学品结构设计与精准合成、先进制造与绿色过程工程化、特种化学品应用验证与极端环境服役性能评价”三大创新方向,实现耐极端环境化学品“高端化、系列化、国产化”的战略目标,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创新基地,搭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科学技术研究平台。